<
    那边弘晧和弘昳两人挨着坐,弘晧有心眼,不出声,但是被弘晧灌多了酒,又平时被弘晧特意灌输了弘熙不少坏话的弘昳,可是管不了那么多。

    弘昳立即小声嘟囔的和弘晧说道:“他不张嘴,我都快忘了,咱们里头还有个冒牌货啊。”

    殿中在皇上的眼神扫视过后,就已经很安静了,这会儿,弘晧等弘昳的话完整的传出去后,自己这才开口道:

    “可别这么说,弘熙现在是咱们的兄弟!”

    这两人打的什么小九九,经历过九龙夺嫡的皇上可是再清楚不过。

    不过要是年熙真的一无是处,他俩也不会这样针对年熙了。

    可是年熙的身份在这儿呢,现如今又是名正言顺的皇子,他们即使不满,也不敢做的太过分。

    最多是说些不中听的恶心人。

    皇上看向年熙,刚才那声嘟囔显然整个殿中都听到了,但是年熙却依旧身姿挺拔,脸上的表情也依旧从容。

    皇上忍不住又暗暗点头。

    他好像看到了他年轻的时候的样子!

    弘晧看皇上最终同意了年熙的请求,甚至还说来年看看有没有更合适的。

    这不就是要给年熙升官的意思!?这对两个还没有职权在身的少年来说,哪能受的了这个诱惑,顿时心痒不已。

    又看向上首的皇上,皇上对一个外人都这么慷慨,那么他们俩要是也趁机要个官职,这应该也不难吧。

    但是皇上回应他们的是一张似笑非笑的老脸,然后说道:“你们还年轻,先去上书房读两年书,官职的事儿以后再议。

    两个小年轻闹了个没脸,接下来也不敢乱来了,老老实实的坐在位子上看接下来的表演。

    底下嗑瓜子的妙贵人,看看上头,再看看皇子那边,一时间两只眼睛都感觉看不过来了。

    这剧情可是越来越有意思了。

    虽然很离谱!但是她一个现代人都能穿进来,这后续发展成什么她都不奇怪。

    毕竟在现代,她看到离谱的还少吗?有的净白都和嬛嬛私通了,果郡王爱上剪秋的,四大爷直接在皇宫修炼不日飞升的。

    所以妙贵人现在无条件支持华岚皇贵妃娘娘。

    妙贵人摸着娘娘今年又赏赐下来的翡翠珠链,心中美滋滋的想,她的支持可是一点私心都没有,她可以拿皇上的贞洁保证。

    第224章 皇子的西北之行

    年后,华岚皇贵妃看着那两个皇子,又在皇上面前蹦跶着,要往朝堂上去。

    不用周宁海说皇上在养心殿里的反应,华岚皇贵妃自己就能想到皇上内心的烦躁。

    要是本来就有官职,皇上定然不会说什么,但是你这才当了几天的皇子,你就来他面前试图分权,真当他这个名义上的阿玛不会黑脸?

    华岚皇贵妃想着宗族那边也是时候让他们长长教训,为了后面可以不用武力,华岚皇贵妃直接就开始布局。

    谁蹦跶的欢,就让他也遭“天谴”,最好多遭几次,底下人就能反应过来。

    没那个天子的命,就不要去妄想不属于自己的东西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素来皇子想要成名,为自己的下一步添加底蕴,有个强有力的妻族是一个法子,除此之外,还有另一个法子更为有效。

    那就是战功!

    毕竟曾经是打仗得来的天下,要是能立下赫赫战功,手中再握有兵权,到时候这个皇位也算是提前预定了。

    西北那边虽说已经肃清了一遍,但是偶尔还是有些边境部族出来抢夺一番。

    整的清廷不堪其扰。

    而去年的冬天比往常寒冷,今年开春之后,又是小规模的在西北地区作乱。

    在华岚皇贵妃的授意下,年熙亲自去往养心殿向皇上奏请,要去往西北,助力年富平定这次的叛乱。

    这个消息一出,那两位皇子自然是坐不住,急忙的就来养心殿,表明自己也可以去西北讨伐他们。

    看着底下的两个皇子,皇上一阵头疼,年熙过去是因为年富在西北那边,他去也算是正常,但是你们在西北那边有什么?

    去添乱吗?

    但是这两人知道战功意味着什么,因此咬牙就是不改主意,甚至还联合宗亲向皇上施压。

    这下皇上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吗?

    可能等这两人去西北逛了一圈回来后,就有请立太子的折子摆在他的龙案上。

    可是这次宗族那边态度坚决,非得送两人过去,还明确表示年熙一个文臣的身子,还是别去西北比较好。

    西北那边只是像往年一样,一次小冲突而已,可是之前也没见宗族那边这么关心。

    皇上心中对宗族那边,心不由也冷了下来。

    看来他们只对这个皇位感兴趣,现在有机会之后,就想换人将他拉下来。

    皇上不由叹气,还好有年熙这个外姓人帮着制衡。

    但是这次宗族那边逼的紧,皇上只好让那两个皇子先去西北。

    等那两个皇子都上路了,皇上这才在养心殿召见了年熙。

    “立功的机会哪里都有,留在京城,在都察院帮朕处理事情不也挺好,弘熙你也不要太将此放在心上。”

    年熙面色如常,因为他早就知道会如此。

    “能留在京城,陪伴在皇阿玛身边,儿臣也能获益良多,儿臣并无不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