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111eh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楚宫腰 > 第55节
    这个蔺华不怀疑,公子民稷在稷下学宫揽人已有数年,门下若尽是不成气候之人,那稷下学宫也委实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了,蔺华微微颔首,“公子民稷,果然心诚,说罢,你今日相助寡人,所求为何?”

    “要一个齐国储君之位。”这也在蔺华意料之中,因此他只是颔首失笑,淡然不语,待公子民稷接下去。

    而此时,这大殿之中的几名郑国旧臣,已经齐齐闭上了眼,苦笑摇头,说不出半个字来。

    老郑伯花天酒地,祸乱朝纲也就罢了,新来的这位君侯,却要卯足了劲儿与南面强楚对峙,不得不说,楚国有晋国的实力,但隐藏深厚,只是一直未表露出来罢了,若非如此,就凭前些年楚国由一个女人当政,而十国畏葸不敢出兵进犯,也是笑谈。

    取楚,取楚。蔺华说得那般容易,可事实哪有这么简单,他们这干人还没忘了,当年郑**队是如何被楚君折辱连战连败,溃退三十余里,以后旦闻“楚”字便望风而逃的。

    何以有如此大胆,敢公然在金殿之上商议伐楚大事?

    那厢公子民稷仿佛浑然没留意到这满朝文武哗然变色,举起酒觞,正色道:“我今日相助君侯,愿君侯念在今日结盟之情,助我,得偿此愿。”

    这已是毫不掩饰地剖白野心了。

    可正因如此,它才显得更可信。

    蔺华并未立即回应,反问道:“但公子应当知晓,楚为强国,今日公子民稷若能得到楚侯庇佑,要拿下区区公子宣,不费吹灰之力。”

    公子民稷那两道利刃般凛冽的眉峰蹙了起来,“君侯莫非忘了,昔日三王宴上,我与公子宣羞辱楚侯一事?兹事体大,他不会应许,更何况,楚与齐,毕竟相去千里,鞭长莫及。君侯,此乃实言。”

    这便是大实话了,蔺华终究不疑有他,命一侧的张偃:“取帛书狼毫来。”

    “诺。”

    公子民稷手底下虽乏猛将,但胜在文人众多,个个有笔如刀,在伐楚之前,一挥而就满篇气势滔滔之言,具言楚国君侯桓夙二十条罪状,可谓罄竹难书。

    就连蔺华看了,也不禁眯眼,“这个公子民稷,有些意思了。”

    按理说,他方稳定权位,本该休养生息,至少一年才能整顿兵力挥鞭南下,但看到楚侯这二十条“罪状”,也不由得为苍生请命,吊民伐罪了呢。

    果然不可小视这帮文人啊。

    于是冬月初八,郑国的大军南出长庸关,一路南下,劫掠夺关。

    如此气势汹汹,很快楚国边境已连失三座城池,这三座城池平素虽仅为附庸,并不直接由楚国统辖,但毕竟是楚国一道重要的防线与屏障,如今楚国朝中的武将,到处是为之请命一战的。

    桓夙坐朝,视线掠过这帮臣民,叹了叹,“此事不必争了,孤亲自前去。蔺华笼络了齐国的公子民稷,有心与我邦为难,郑国小国,虽气势迫人,但这些年,与卫国连年征伐,损兵惨重,这是其一,上阳君乾坤初定,民心不稳,这是其二,郑楚两派以利而合,联盟并不稳固,这是其三。众卿不必担忧。”

    就凭这三点,蔺华的南下,显得太着急了一些。

    回到寝殿,孟宓替他换上那身新裁的雪白的裳服,身后一排博古架,影射出日色朗朗,他身姿挺拔地立在漏入如细丝的光影里,衣摆如莲花般漾起阳光的细泽,眉目沉俊,硬朗的轮廓有着一股难以言说的肃穆与神秘。

    即便是白衣胜雪的模样,也是最与众不同的模样。

    阳光底下,两个人的身影缓慢地重叠成了一个,孟宓呢喃:“夙儿,我想再听你为我奏一回琴,可以么?”

    孟宓替他系上了狐裘的丝带,楚侯的鬓边有一缕漆黑的发,孟宓小心地拽了拽,眼神如沉沉暮霭烟波,眷恋不舍地看着他,习惯了身边有一个人睡着,习惯了吃饭有人陪着,习惯了这些,他要走了,孟宓便更难过了。

    “可。”桓夙趁势俯下身,亲吻她的额头。

    他坐在琴台边,隔着窗外幽篁,苍翠婆娑的一道道纤长树影,将日暮的桃夕晕染得斑斓曜目,很快,孟宓听到他指尖下一缕古拙悠长的琴声,徐徐流淌开来,像一个凝结了三年的梦境。

    她与他初相识,在岁月无忧的楚国宫殿之中,重帷之间,笑容真诚。

    真好啊。

    此时孟宓心里只有眼前为他焚香抚琴的男人,他的面容已经不再青涩,也不再动不动便懊恼,又促狭地欺负她,总是恶劣而乖张。他沉稳不迫得像水静流深,看不透岁月的痕迹,也看不出那仿佛仙音的琴声里,埋藏的东西。

    一曲终了,他抬起头,孟宓笑容清澈地走过来,坐下来握住了他的手,“先生走前,留下了一只药瓶,许是能恢复你的味觉,我不大敢用,可是军营里的伙食一定很难吃,粗糙又难以下咽,要是还尝不出味道,那可是天大的折磨。”

    “是么,孤到觉得甚好。”桓夙刮她的鼻梁,“那么难吃的东西,偏要等到恢复味觉了第一口尝到,那一定是孤此生最后悔的事。”

    虽是说笑,孟宓却红了眼眶,“嗯,等你凯旋,等你好了,第一口尝的一定是我做的菜。”

    “就这些了?”

    “还有,行军一定要随身带上暖炉,天气严寒,太卜说,今年的雪来得早,你别受冻……”

    她最近爱唠叨,他由着她,不是只有她才会舍不得,万人之上的楚侯,也明白将士们每一次出征的心情,与父老别,与妻子别,那定是世间最痛苦的分别。

    为了不再有这样的分别,这一战在所难免。

    冬月二十一,楚侯亲征,举国浩荡送行。

    孟宓在郢都的城楼上,目送着他,那浩浩汤汤的大军,宛如势不可挡的洪水,烟尘肆虐之中奔腾而去。

    他在最前方,旌旗掩盖了他的玄金重铠,孟宓眼眶艰涩,知道这一去至少便是半年不能相见,她忽然扶着城垛大吐不止!

    桓夙忽然停了马,诸人不解大王何以突然止步,但也不敢再行进,直至此时一道飞骑闯入实现,松针林子里钻出一个脱兔般的人影,骑着马行到军前,桓夙皱眉看着此人,“枳?”

    直至此时,桓夙才承认,自己的确是小气了一些。

    他承认自己嫉妒枳和孟宓有一段患难之交的经历,明知道枳在郢都只有孟宓一个姊姊,每日盼着要见她,却被他用伤病拖着,好容易眼睛恢复了,郑国扰边,又被他以国事拖着,一来二去,时至如今枳也没能见到孟宓。

    以为枳这是来讨说法的,桓夙的手放在唇边,若无其事地咳嗽了一声。

    岂知少年已坚毅地跪在了他的身前,“大王,枳愿随军中。”

    他心里清楚,桓夙对他有栽培之意,为了不辜负姐夫的期待,作为堂堂楚国男儿,这时是该挺身而出为国分忧之时,因此即便桓夙皱了眉,他也毫不退让,“请大王准允,给枳一个立功的机会。”

    “好。”区区贱民出身,却有这样的血性,桓夙露出一抹欣赏,将马鞭扔给他,“赐马。”

    “诺。”

    孟宓已经过了孕吐的时期,今日竟在城门上呕吐不止,不单让人看笑话,孟宓自己心里也担忧,奈何先生已经动身离楚,孟宓只得将御医们一个个叫入云栖宫。

    其中一个老资历的被推了出来,作为出头鸟,却不得不直言相告,“娘娘怀孕之时,可是身子有所亏损?”

    孟宓点头,心头笼罩起了一层密布的阴云。

    这个孩子是在行云山怀上的,当时她身中剧毒,后来又用了以毒攻毒的法子,按理说凶险至极,早该保不住了,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留了下来,孟宓一直感激苍天厚赐,但这一刻,这种异样的不安让她唇关打颤。

    御医摇头道:“娘娘这孩子,只怕异于常人,且势必……”他忍耐了一下,孟宓修眉联娟,终是忍不住暗蹙,老御医才满面沧桑地道,“势必早产,娘娘要有心理准备。”

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:  最后一句话,有木有吓到你们?哈哈哈。

    ☆、第74章 闲言

    孟宓身后的小包子脸色惨变, 连宫人们也个个花容失色, 她们再没有眼力见, 也看得出大王对王后娘娘的宠爱, 若是……

    真不幸被御医言中了, 整个云栖宫的人恐怕都不得善终。

    孟宓飞快地背过了身,眼眶泛起了红, 她想将眼睛里的涩意眨去,用力地眨了几下,身后另一个御医道:“娘娘切勿操劳忧心,只要保养得到, 还是没有大碍的,臣见过不少早产儿, 只要足了月, 便不会有大碍,为保娘娘母子平安,臣请将稳婆请入宫中伺候。”

    “御医所言在理。”孟宓强迫自己平静下来,送走了这群老御医们, 她强笑着扬起目光, 只见小包子立在青铜的玄柱旁, 泫然欲泣地忍着泪, 她看着好笑,“你们大王说你没出息,我还辩了几句来着,原来, 是真的啊。”

    “娘娘保重。”小包子跪下来,“奴婢这便去请稳婆。”

    虽然御医有这个交代,但眼下孟宓这个孩子还有三个多月才临盆,请稳婆来也太早了些,不过为了稳妥起见,也只能先依了御医。

    除了那日在城头呕吐不适之外,孟宓几乎再没有异状,只是肚子愈来愈沉,让她行动不便,本想找几个贴心人说说话,但王宫里却一个人都没有。连枳也跟着桓夙前往北关去了。

    孟宓在庭院里听叶落声,困倦地靠在竹条柔蔓细编的藤椅上,微微阖上了眼,冉音脚步匆匆,低声凑唇过来,“王后娘娘,将军夫人求见。”

    “哪位夫人?”孟宓暗暗蹙眉。

    “骆摇光。”冉音对那个曾在漱玉殿蹭吃蹭喝的女人没有好感,没想到那女人颇有手段,竟飞上了高枝,攀上了如今正得大王重用意气风发的大将军狄秋来,真是好手腕。

    孟宓撑着手臂,疲倦地揉了揉自己的眉心,幸得记忆里还是有个人的,孟宓想起了在云栖宫那日见的骆摇光,绝色倾城,还曾自惭形秽过,以为这样的美人必定是能得到大王垂爱的,没想到再归来之后,她竟嫁给了狄秋来,这也是孟宓没想到的事。

    她轻轻启齿,道:“莫让夫人久等了,让她进来罢。”

    说罢,孟宓便支起了身,坐了起来,梧桐的秋叶斑驳陆离,叶隙之间金色的辉光曳撒在她灿烂的裙裾上,骆摇光迈入花苑见到的孟宓,连她自己都惊艳了一把,虽然已经显怀,但这时的孟宓比三年前更雍容更娇嫩了,宛如初抽苞的鲜嫩海棠,举止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萎靡与艳丽,静谧地燃烧……

    难怪大王珍之重之,藏娇于室。

    骆摇光撩起裙摆跪了下来,虔诚地叩首:“见过王后。”

    孟宓给她赐座,让人多添了一席软毯,骆摇光斟酌了一番用词,但还未开口,便先脸颊粉红,忸怩了起来,孟宓看得面色一奇,骆摇光还是初见时的绝色,但眼下她已为人妇,这种感觉,就像经过雨露浸润的姣花,一瞬间饱蘸春情,含羞似怯,孟宓便顿了顿,等着她先说话。

    俄顷,骆摇光羞赧不胜地搅弄着翠绿的衣摆,低声道:“王后娘娘,有一事但请王后娘娘做主。”

    “你说,我听着。”孟宓也不喜欢摆出那种高人一等的姿态,但骆摇光把自己伏地了,她也不喜欢把自己贬得更低。

    骆摇光的贝齿咬住了唇瓣。

    这事不知该怎么说。

    十一公主倾慕她的男人,这事她已俾众周知,也许不少人都等着十一公主明抢,等着看她骆摇光的笑话,她是异邦女子,在楚国,她无权无势,自恃美貌而已,竟攀上了狄秋来这样的心腹重臣,不知多少女人等着看她被拉下来。

    而十一的确出手了。

    她的男人常年累月待在军营中,鲜少归家,十一公主利用身份之便,常偷出宫闱,借故到营中看望狄秋来,不但如此,甚至公然调戏,幸得她男人是个老实巴交又耿直不阿的,三番几次婉拒了公主,骆摇光自以为已经忍了很久了。

    但这还不算完,那日她前脚才方回府,竟撞见了公主身边贴身的婢女,她莲步轻移,手里头捧了一碗羹汤,骆摇光借着月色一看,这女子绮肤花貌,一如樱红小翠,竟是个不可多得的可人儿,见了她也无愧于心地躬了腰,低声道:“见过夫人。”

    骆摇光越过她走入厢房,只见地上砸了一堆陶碎片,他的男人似乎酩酊大醉,半仰靠在虎皮椅上,瘫软地靠过来,骆摇光蹙眉,但走近了细嗅,却没闻到酒味。

    脚跟尚未立稳,便被男人一手拉入了怀底,熏熏然的阳刚气息扑面而来,吓得骆摇光激灵了一下,忙问他:“你怎么了?”

    她伸手要探他的额头,却被男人用力紧紧箍入了怀里,骆摇光嘤咛一声,被他堵住了娇软的红唇,跟着翠绿的裳服四散,他生硬地闯了进来,激得她整个人险些飞了出去,幸得又被他从云巅上拽下来,不断地深入、浅出……

    狄秋来是武将出身,向来体力好,用力生猛,但那一晚还是不知节制地伤了她,害得骆摇光整整躺了三日,待好了后,趁男人不在,盘问了府里的下人才知道,那个婢女是十一公主派来的。

    十一公主有心嫁入狄府,她自个儿身份高贵,自然不可能贸然用这种下三滥的法子,为了膈应骆摇光,便找了一个婢女,用这种下药的笨办法,勾引狄秋来,将自己的心腹安插入狄府,以便日后登堂入室,她们两个人,后来居上,可以让原女主人颜面无光,甚至下堂出府。

    若不是她的傻男人心里只有她一个人,也许那晚真让十一公主成了事,这事骆摇光心里想一次恨一次,十一在外头怎么胡来她都能忍,但竟然将手伸入狄府,公然藐视她这个当家主母了,也实是欺人太甚。

    眼下她男人不在郢都,十一身份高贵,若是不想个辙,还不是任由人拿捏。

    待听闻骆摇光这一番遭遇,孟宓心里便明白了,十一气焰嚣张,跋扈专横这是众人皆知的,骆摇光虽然是别国女子,但到底是先生的义女,如今嫁与狄将军为妻,却受到这般挑衅,委实不能容忍,这分属应当,孟宓问:“你是让我给你做主么?”

    骆摇光含泪点头。

    她心里盘算着,在郢都,如今唯有孟宓的身份辈分大得过十一公主,公子戚到底年幼,虽是他赐的婚,但明面上还要唤十一公主一声“姑姑”,骆摇光唯独求助于孟宓,才能稍稍牵制住十一。

    孟宓轻轻颔首,“我明白了,你先回去吧,我同十一说一说。”

    “诺。”

    冉音一直在旁侧服侍孟宓,孟宓最近腿脚有些肿痛,她随时候着,替她揉按小腿肚,她手法好,力道不轻不重,孟宓很快便舒坦了,听完骆摇光的话,这一次连冉音也是微微皱眉,孟宓慵懒地躺下来,“冉音,你说,我要是罚了十一,大王他会怪我么?”

    十一和大王兄妹情笃,连孟宓都拿不住自己和十一在他心中的分量,但冉音却是旁观者清,低声恭顺地答道:“大王心底里,娘娘是比命还重要的人物,他几时舍得罚你?”

    “这个,好像也是。”孟宓笑盈盈地托腮,簪了一缕春风入得眉梢来。

    他走了几日了。

    孟宓喜欢上了桓夙的木刻,不知什么时候起,他便爱刻她的人像,在大军出征的第二日,孟宓不慎从寝殿的大床底下翻出来的,里边密密地摆满了她的木人像,孟宓看得心惊,拿了两个出来,问小包子,“这个……”

    小包子一脸尴尬,低咳了一声:“大王他,心里惦记王后娘娘呢,很久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