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111eh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楚宫腰 > 第24节
    ☆、第33章 亡故

    “只是——”

    孟宓再要说什么, 忽然听到门外传来一声通禀, 说是孟宓的教习先生骆谷请见, 许久不见这位恩师了, 孟宓有些欣喜, 急急地要从床榻上翻身下来,却被桓夙一把摁住了肩膀, 她怔了怔。

    桓夙的脸色并不好看,“你留在这里,哪儿也不许去。”

    她与骆谷只有短短的十日师徒情分,可孟宓是真心敬重她的师父, 眼下却见一面都备受阻碍,孟宓有怒不敢言, 咬住了唇瓣, 桓夙见她目光如火,脸色微沉,终究是一言不发地便离开了雕龙描金的龙床。

    微生兰仍是一副初见时的模样,肆意的, 带着一二分狷介, 对什么人什么事都不大上心, 既淡漠又慈悲的模样。

    桓夙自己挑了地方坐下来, 请人为他赐座,骆谷才歇下脚,桓夙皱眉道:“骆先生何事见孤?”

    楚侯不大爽快的心情写在脸上,微生兰了然, 直接说明来意:“骆某有归往山林的志向,还请大王恩准。”

    “你求去?”

    “骆某也没有经天纬地的才干,留在鄢郢,不过是大王多养了一个闲人罢了。”微生兰微笑颔首。

    不知道为什么,桓夙一想到连骆谷都要离开,心中复杂微妙,有几分说不出的味道,“你要是闲孤冷落你,孤可以让你入朝。”

    微生兰摇了摇手中那柄羽扇,失笑:“大王,骆某方进殿时便说了,要归隐山林,大王会错意了。”

    这人去留无意、宠辱不惊的态度让桓夙大为不悦,可偏说不上一句挽留的话,可又要挽留一个骆谷作甚么,他的的确确是个闲人,也无心庙堂,桓夙要是强压着牛头迫他喝水,显得太独断了些。

    “既然志不在此,何故当年太后请你入宫,你却答应了?”桓夙眉峰轻耸,方才的孟宓,眼下的骆谷,已经将他惹怒了。

    微生兰不躲不避地看着这个孩子,他长高了不少,也凌厉了太多,当年迈着短腿到处叫“师父”的弱糯孩子,现在已是楚国的王,唯一的遗憾,是岁月赋予他的戾气,让他的面容在自己的记忆之中变得模糊了。

    他叹了口气,“只是见孟小姐投缘,看来大王如今不再需要为孟小姐请一个教习先生了,在下自然应该挂冠求去。”

    听他的意思,是对自己几乎等同于软禁孟宓的事颇有微词,桓夙眉间的褶痕深了一缕,这个骆谷的胆子倒真不同于对卜诤唯唯诺诺跟着身后的庸臣,只是他和自己脾气不太相投,既然人家要走,桓夙也不强留。

    “骆先生请便罢!”

    他几乎拂袖而去,微生兰跪在柔软的毡上,悠悠地长叹。

    桓夙一路折入寝殿的内室,孟宓正坐在床边套着自己的绣花鞋,不想眼前掠过一道劲风,待神色清明时,这道风已经过眼来了,阴影在头顶重重地覆下来,沉重的压迫让她几乎喘不过气,孟宓听到头顶传来桓夙携了分怒意的声音。

    “孟宓,孤的心,是许进不许出的。”

    她讶然地放下脚边的鞋,抬起头来看他,不防却被他握住了下巴,被钳制地下颌几乎骨裂,孟宓方才的气还没消,转眼又被他这么对待,目光更显倔强可怜,桓夙眸色如炬,“你只能安逸地在里边待到死,什么地方都不许去,你知道吗?”

    “可是,这和囚禁有什么分别?”孟宓紧紧地咬住了唇,执拗地抓住他的手腕,“大王,我真的在你心里吗?”

    他眼底的戾气越来越深,她越来越看不透,这座辉煌的金屋子,也越来越压抑。

    那是她第一次直面地忤逆他,好像一副任凭他怎么威胁都不妥协的模样。

    桓夙怒意更炽,“是你跑到陵园找孤的,是你发誓不离开的,孤逼过你?”

    是,是这样,可是如果还有一次机会,孟宓并不能确定那样的义无反顾是不是对的,她是不是依旧还会如此选择?

    孟宓倔强地和他大眼瞪小眼,谁也说不过谁。

    这样的风波过去之后,他们之间陷入了一种看不见的较量之中,桓夙几乎再也没有来过这间金屋子,夜里便宿在漱玉殿旁专置的一方竹榻之上,只隔了两道转角,两道湘帘,却互相望不见。

    膳食送到孟宓的眼前,她多看了一眼,犹犹豫豫地抓了一只鹅腿啃,听不到外面的声息,她心里郁闷,望着送膳来的小包子,迟疑地问:“大王饮食起居都还好么?”

    孟小姐为人最是心善,定还是关怀着大王的,小包子心领神会,摇头道:“只怕不太好,有些憔悴。”

    孟宓啃鹅腿的心思都没有了。

    小包子眼神示意,“孟小姐要不要亲自去瞧瞧?”

    瞧什么,孟宓硬声硬气地退回来,“大王身边少不了照料他的人,我何必去添那个堵。他要是喜欢解语花,宫里就有一位,将我关在这里不让出去,霸道无理,我凭什么要见他!”

    “大王,也是为了孟小姐的安全……”

    “这话说来你自己都不信!”孟宓瞥了他一眼,不胜恼恨,“楚宫这三个月来,不过出了一件事,他软禁我,就是……就是……”

    就是一种病态的心理。

    她哆嗦了一下,这种大逆不道的话,终究是没往外处冒。

    眼见太后百日之期已到,楚侯钦定的祭司,正由孟夫人悉心地系上腰间玄黑漆金的腰带,打理着他这一身祭司的朝服,想到三日前骆谷前来说的那番话,孟夫人无不担忧,“老爷,那位骆先生的话,你不听么?”

    “要是寻常事,自然要听上一些。只不过,”孟安心中虽有不安,但为了孟宓,却仍是迎头而上了,“你知道,宓儿如今的处境,她要做楚国的王后,少不得需要一个有力的靠山,我若是个人尽可欺的软骨头,将来被人拿捏了,威胁到她的地位,那便不妙得很。夫人不必担忧,我今日谨慎些,不出大错就是了,那位骆先生虽然看起来是人中龙凤,但毕竟谁也摸不清他的底细,尽信了也不是。”

    他说的在理,孟夫人似有所悟地点头。

    “今日徐家的夫人请我过去教她纺丝,祭礼之后,我也差不多完了事,便带着人去东街迎你,咱们一道儿回来。”

    “好。”

    孟安握住了妻子的手,笑容温和而宁静。

    祭祀的仪式,楚侯是会亲自到场的,今日的桓夙打扮格外不同,庄严肃穆的山河裙,锦纹勾勒出古老而神秘的图腾,宛如掌心落了一团烈焰,气度格外沉峙,如山巍巍。

    孟安着一袭祭司服,在祭台上主持大局,请神、奉祭、拜天完成后,安排数十人,一人捧着一根柳枝出来,斜插在祭台四围的玉净瓶,祭台上摆放醢肉,完成得有条不紊,孟安却已是暗中出了一层冷汗。

    “孟安可重用。”祭礼完成后,跟在楚侯后脚的小泉子隐约听到桓夙似乎如此说,便多存了个心眼儿,留神听着了。

    岂料桓夙的宫车还没驱使到宫门,忽地听到身后有人长声叫喊,“报——大王!”

    桓夙皱眉,猛然一把掀开车帘,只见一名骑马的甲卫形容匆匆地奔来,“大王,孟大人,在东街市井之中,遇刺了!”

    这桩大事让一干随扈傻了眼,桓夙脸色一变,“怎么回事?”

    那人马不停蹄地赶来,摸爬着跪在桓夙的身前,“刺客有备而来,据说孟大人与夫人相携回府,他们是突然冲出来的,一群黑衣的精卫队,训练有素,孟大人身边没几个随行的人,就这么——“

    桓夙豁地掀开车帘,跳下车,峻眉长轩,“你是说,孟夫人一齐遇害了?人呢?”

    甲卫喘气吁吁,这时已经是出气多进气少,艰难道:“不幸,当场亡故……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孟宓等了很久也没听到桓夙回宫的消息,傍晚时分,夕晖逸洒地抹匀了半天,小包子从头凉到脚地听完宫外的见闻,一时惴惴不安,冉音跟在他身后唤了很久,也始终没听见小包子的答复。

    心事重重的小包子托着脸将要哭出来,“这事怎么跟孟小姐说?她定是接受不了的。”

    冉音点头,“等大王回宫了再做定夺,以免你我受累。”

    这个时候冉音还稍显理智一些,知道事不关己,但小包子不同,今日孟家夫妇遇害,大王心里头也不知是多难受,他肯定担忧孟小姐知道了这事,可是瞒着到底是不行的。

    小包子和冉音回到漱玉殿,却听一名婢女惶急地找不到人而哭着喊,“孟小姐失踪了!”

    冉音和小包子齐齐顿住了脚,心道这时候大王还没回来,要是让他知道了——

    冉音抓住那名宫女的胳膊,“怎么回事?”

    宫女哭得桃红含雨,抽噎地拿手抹脸,“孟小姐说,她今日难得竟然胃口不错,要吃宫里的清蒸碧叶粥和酱牛腩,还点了好一些吃的,我们忙不过来,将漱玉殿的姐妹叫了两个出去,哪知道回来的时候,人就没了——”

    明显就是调虎离山之计,但冉音自己也不在漱玉殿,不好责备这宫女什么,和发愣的小包子对视一眼,对方显然猜到孟宓的去处了,“南阁楼,一定是那儿。”

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:  看不到希望的作者君,只好奋不顾身地去走情节了……

    哎,今日以后,会有很多臭鸡蛋和鞋底板,你们来吧!

    ps:毫无波澜起伏的甜文,不是这篇文的定位哈,不然都辜负了这么多国家的设定。其实,更名副其实地来港,这其实是篇宠文。当然,甜度也是很高的,只不过在行文的三分之一处,开始把情节推起来了,虐是必要的he的手段,后三分之一也是纯度99%的细水长流的甜,使这篇文整体上呈现一个山峰状的走向,要是大家熬不过这段的虐……就先养着吧,别离开哦~我真的真的会很难过的。还是么么哒每一位相伴的小天使。也不至于太虐,就是会多很多波折。

    ☆、第34章 烈焰

    孟宓赤着脚踩在冰冷光滑的青石板上, 风铃摇晃下一串零星的水, 饱蘸宿雨的铃声在山林之间和松涛不绝绵延的琴声, 清脆空灵。

    又是熟悉的一道白色光影, 自眼前摩挲而过, 以往这种时候,便意味着上阳君来了, 孟宓思来想去,楚王宫中可以说话的竟然只有上阳君一个人,可是这三个月没来,她只想着碰碰运气。

    孟宓心里实在堵闷, 忽然听到身后温润似玉的熟悉嗓音,“阿宓, 我等了你足足三月。”

    她心口一跳, 一种愧疚感冒上来,孟宓转身对蔺华拜了一拜,“上阳君,对不住啊。”她一时的贪恋作祟, 就跑出去了, 一去便是三月不归, 没想到蔺华竟然等了她三个月。

    “我记得阿宓曾经说过, 不愿出南阁楼的。”这暗含指责的一句话,让她羞愧难当,孟宓低下眉,因为目光有一丝飘忽, 心神不定之际,便被蔺华轻而易举地抓住了手,没等她有所反应,头顶传来一个遗憾惋惜的声音,“阿宓,你的父母,今日在东街遇刺了……”

    什么?

    短暂的瞬间,她大惊失色地抬起头,上阳君的眼眸溢出了柔软的哀伤,“孟家,无一人生还。”

    “不!”孟宓不信,她使劲要挣开他的手,蔺华眉梢微凝,手中使了点劲儿,她无论如何也挣扎不开,孟宓惊惶地掉泪,“上阳君,你为什么要骗我?”

    桓夙他说过的,不会让别人欺负孟家的人,他说过的!

    他是楚侯,怎么会食言,怎么会护不住她的爹娘?

    蔺华捉住她的手不让她逃脱,“阿宓,你冷静一些。”

    他根本不像是在说谎,孟宓知道,蔺华也没有必要骗她,可是——可是她如何能相信,她不久前还让人给母亲捎信,虽无回音,但他们还好好儿的,还在郢都的某一个角落,富贵荣华,安逸生活,转眼,转眼就……

    她如何能接受?

    孟宓的眼睛眨出晶莹的水花,蔺华抽出衣袖,慎重而温柔地替她擦泪,“阿宓,离开楚宫罢。”她的泪水被眼睫重重叠叠地推下来,将视线缕缕模糊,孟宓固执地不说话。

    “难道你当真恋着桓夙?”

    她无力地靠在围栏靠跌下来,“我是真的喜欢他。”

    可她再也没有勇气面对他了。

    “可他为了他的国政,将你的父母置于水火之中,引人嫉恨,甚至横遭不幸,你也爱他?”蔺华蹲在她身前,“何况,他爱的人从来都不是你。”

    孟宓的脑子一团乱,不太能想事,心里总揣着最后一线希望,也许上阳君只是道听途说,也许她的父母现在安好无虞,也许……

    “我,我要问桓夙。”

    她一定要亲口听他说,她的父母平安无事,这只是一场玩笑……

    孟宓跌跌撞撞地要爬起来,全然没听到蔺华的劝阻,没有理会他劝阻无果的无奈,孟宓几乎没有直起腰绕过几折回廊,迎面撞上了桓夙,她腿软地跪了下来,桓夙的脚才迈了一只入门,玄舄闯入眼帘之下,孟宓抓住他的衣袍,仓忙地扬起头,月光微暗的一道影子映衬下来,他的脸色苍白冷峻,宛如寒霜一般教人无端觉得堕入冰窟。

    “大王,”孟宓的嘴唇都在抖,声音几乎不成调,才两个字便让桓夙的眉不期然凑起来,他忽地蹲下,捧住她柔软的脸颊,歉然而怜惜,“对不起……”

    这三个字,他从来不曾对任何人说过。

    孟宓跌坐在地,箕踞地看着他,“你,你承诺过的,我阿爹阿娘绝不会有事,桓夙,你承诺过的!”

    “我没有做到。”她永远不知道,他看着她失望痛恨的目光时,每一寸光刃对他都是凌迟。他堂堂楚国之君,许诺的事情,他没有做到,不用人说他自己都羞愧。

    桓夙往前伸出手要捞住她下坠的腰肢,“你别离开……”

    “我……”泪水被衔入唇中,苦涩的咸味蔓延开来。